解讀:明溪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含重點區域專項規劃)

日期:2021-12-31 11:26 來源:明溪縣文旅局
| | | |

  一、背景依據

  2017年我縣列入國家級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實驗區八縣之一,根據省《福建省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和市《三明市<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實施方案》的要求,編制并公布縣級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創建驗收的前置條件之一。

  二、目標任務

  創建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并通過驗收。

  三、工作進展

  已完成規劃編寫,并在“保護措施”部分單列一節作為重點區域專項規劃。具體規劃有九個工程:1、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工程;2、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工程;3、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保護工程;4、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工程;5、民間信俗保護工程;6、客家文化研究、交流傳播工程;7、明溪客家小吃發展工程;8、古建筑和民間信仰場所保護工程;9、明溪客家文化重點區域保護規劃。

  四、范圍期限

  各部門各鄉鎮應將本規劃納入我縣各部門各鄉鎮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分期實施方案分別為近期(2020—2025)、中期(2026—2030)、遠期(2031—2035)。

  五、主要內容

  一是制定總則,闡明規劃指導思想和編制背景、規劃編制的政策法規依據及規劃性質與規劃期;二是分析明溪的客家文化的表現形態;三是闡述明溪客家文化生態保護現狀,包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情況、紅色文化保護現狀、基礎設施建設狀況、存在的問題。四是根據文化發展規律對保護對象采取動態的保護措施和管理辦法;五是制定保護思路、工作原則與建設任務;六是制定保護措施,

  六、注意事項

  文化生態保護是動態的保護過程,要根據文化發展規律對保護對象采取動態的保護措施和管理辦法。要保護好已經認定、今后陸續認定的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以及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同時也要保護好與之相關的物質文化遺產、自然遺產以及人文環境。

  七、關鍵詞詮釋

  客家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任務。客家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更好地保護傳承發展客家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達、表現形式、知識、技能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物質文化遺產:又稱"有形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合稱"文化遺產"。其包括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古跡、具有考古性質的成份或構造物、銘文、窟洞以及景觀的聯合體、建筑群、遺址等

  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對規劃范圍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深入調查,全面掌握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考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傳播活動;查閱史籍方志、實地踏勘范圍內各類文物古跡,調研歷史變遷史跡,綜合分析其歷史文化價值特征,制定總體規劃,指導后期工作。

  八、聯系人及聯系電話

  方國 15080551718

  政策鏈接:明溪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明溪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含重點區域專項規劃)》的通知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