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縣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縣農信聯社關于明溪農信普惠金融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的通知

日期:2017-10-30 14:43 來源:明溪縣政府
| | | |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有關單位:

  縣農信聯社制定的《明溪農信普惠金融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已經縣政府研究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發展普惠金融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國發〔2015〕74號)的具體舉措,是實現“建設新明溪、再上新臺階”中心任務的關鍵環節,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推動普惠金融發展,能夠有效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助推經濟轉型升級、促進金融業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各鄉(鎮)、各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普惠金融工作,加強領導、統籌協調,推動明溪農信普惠金融發展行動計劃落地實施。縣金融辦要發揮指導協調作用,保障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縣財政局、農業局、林業局等部門要把普惠金融納入“三農”政策體系予研究和支持,對涉農金融服務項目資金的分配及涉農賬戶的開立給予支持。縣財政局、人社局、農業局要繼續實施涉農、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和小額貸款貼息政策。縣財政局、人社局、民政局要積極支持開展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社保卡、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農村醫療保險、農業支持保護補貼、石油價格補貼、農村低保和社會救助補貼等財政、社保代理業務和政府惠民資金代理發放業務。縣教育局、人社局、農業局、扶貧辦要積極支持開展助學、就業、創業、扶貧等民生貸款業務。縣人行要在審慎評估、存款保險評級、反洗錢、支農(扶貧)支小再貸款、金融創新、服務網絡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縣銀監辦要在機構、業務、產品準入、不良貸款偏離度壓降和服務功能提升等方面給予支持。縣農信聯社要強化主體擔當,落實目標考核,加大宣傳力度,全面推進行動計劃,確保普惠金融各項工作取得實效。各鄉(鎮)要積極搭建合作平臺,大力支持業務開展,協助客戶信息建檔、信用工程建設及不良貸款清收和風險防范化解,為發展普惠金融提供有利條件。


  明溪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10月24日

  (此件主動公開)

  明溪農信普惠金融發展行動計劃

  (2017-2020年)

  縣農信聯社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國發〔2015〕74號)和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水平防控金融風險的通知》(閩委辦發明電〔2017〕18號)等文件精神,進一步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普惠金融的決策部署,積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再上新臺階,建設新明溪”的中心任務,傳承發展普惠金融理念,堅持“支農支小、扶貧扶綠”的原則,以高度的使命感和擔當意識,全力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努力打造服務百姓“四好銀行”,不斷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最大限度滿足廣大群眾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更好地支持我縣經濟社會發展。

  二、主要目標

  通過實施行動計劃,進一步完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切實打通普惠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以更少的交易成本、更低的服務門檻、更優質的客戶體驗、更安全的金融服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

  到2020年,新增農戶和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主,下同)貸款分別達到4億元、2億元,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分別突破14.05億元、4.8億元,涉農貸款及100萬元以下(含)小微企業貸款市場份額保持全縣首位;升級完善村級普惠金融服務站88個、服務城鄉居民超9萬人,支持小微企業超3800戶、手機銀行客戶超4萬個、全系統電子交易替代率超90%,目標客戶金融信息建檔基本實現全覆蓋;金融服務產品更豐富,存、貸、匯以及代理、理財、外匯等金融業務不斷拓展,機構網點覆蓋面持續擴大,城鄉居民金融服務更加便捷。

    三、重點任務

  (一)持續推進精準服務。精準建立客戶檔案。推進“四步建檔”“五進營銷”(進單位、企業、小區、商會、街道),主動為“三農”、小微等薄弱領域、低收入群體及各類城鄉居民建立普惠金融檔案,為實施精準對接奠定基礎。精準分析客戶需求。綜合運用客戶評級系統、客戶信息采集系統以及第三方信息,細分客戶類型,滿足客戶需求。精準研發金融產品。針對各類群體的需求,加大網絡金融、小微金融、消費金融等方面的產品創新力度,大力推廣農e貸、普惠金融卡、小微寶、萬通寶、樂得家、安居貸、福林貸、車易貸、農機貸等普惠金融產品,實現金融供給與客戶需求有效對接。精準對接服務需求。明確服務方式、責任網點和客戶經理職責,推行網格化服務方式,準確把握各類客戶群體的金融服務需求,著力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專業化、一站式的高體驗服務。

  (二)持續推進基礎建設。優化機構網點布局。在實現營業網點鄉鎮全覆蓋的基礎上,進一步向中心鎮、社區、產業園區和新農村人口集中村延伸,打造一批旗艦網點和星級示范網點,提升網點服務的便利性和體驗感。拓展自助服務網點。結合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步伐,因地制宜增設POS、ATM、CRS、自助終端等自助機具,推廣自助渠道服務。升級村村通服務功能。以福建農信小額便民點等為載體,依托福建農信電商平臺,打造集金融、便民、電商、信息服務于一體的多功能村級普惠金融服務站。推廣零距離服務。購置流動服務車,把銀行服務柜臺搬到村民家門口;全面推廣“壟上行”金融服務隊、背包銀行、“狗不叫”客戶經理等普惠金融特色模式,開展進村入社區活動。

  (三)持續推進智慧農信。加快數字化設施建設。利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新技術,推動數字化、移動化、普惠化,讓更高效、平等、透明的金融服務進一步普及城鄉、惠及大眾。提升移動智能終端。積極打造“移動銀行+移動生活+移動支付+移動營銷”四位一體、覆蓋多種應用場景的移動金融生態圈,穩步推廣遠程銀行、移動柜員機、金融服務機器人、移動便民終端等移動服務,創新推出云閃付、二維碼掃碼收單等新型移動支付業務,大力推廣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網上銀行等電子化金融產品。

  (四)持續推進民生金融。1.實施支農支小工程。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鄉村旅游、特色村鎮等領域,充分滿足農村各類經營主體及小微企業的信貸服務需求,積極塑造小額信貸服務品牌,不斷擴大小額信貸覆蓋面。2.實施金融扶貧工程。加大扶貧信貸投放,推廣“扶貧貸”系列產品和專業合作社帶動、電商拉動、結對幫扶等多種模式,加快創建金融扶貧示范鄉鎮和一批示范村、示范基地(項目),形成一批可復制、易推廣的精準扶貧樣本,不斷改善貧困地區金融服務水平。3.實施助力民生工程。聚焦扶貧、就業、助學、安居、社保、醫療、救災、公用事業等重點領域,加強與財政、農業、林業、教育、電力、煙草等單位的合作,做好惠農補貼的代理發放和公共服務工作,發放婦女創業、計生小額、生源地助學、創業擔保等民生貸款。4.開展減費讓利活動。繼續減免百項服務費用,實施貸款優先、服務優先、利率優惠等信用激勵措施,開展“福萬通”慈善基金會助學等公益活動。

  (五)持續推進綠色信貸。實施綠色金融工程。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爭實現增速、增量、客戶數“三個不低于”目標,農村綠色信貸市場份額第一,致力打造農村綠色信貸主力銀行;從投向、授信、產品、渠道、服務五個維度入手,提升綠色金融供給水平;加大對民生林業、綠色農業、生態旅游、綠色城鎮和美麗鄉村、節能減排、水土治理等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助推普惠金融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進綠色信貸產品創新。穩妥推廣農村“兩權”和“福林貸”林權貸款,探索碳排放權、排污權、生態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等擔保方式創新;推廣“綠色信貸+”服務模式,積極創建綠色金融示范鄉鎮(村、基地),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六)持續推進信用建設。深入推進信用工程。緊密對接政府信用建設要求,進一步夯實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評定工作,開展信用鄉(鎮)創建活動。積極開展信用共建。加強與人行、銀監、公安、法院、市場監管、稅務、社保等部門合作,借助多方力量,整合行內數據與第三方征信數據,填補信用空白,提升信用覆蓋面。加強誠信文化建設。加強征信宣傳,培育信用意識,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完善信用獎懲機制。對信用良好的客戶,在信貸額度、期限、利率、服務等方面給予優惠,對不講信用甚至逃廢債務的客戶,實行失信懲戒,體現守信價值。

  (七)持續推進陽光工程。實行陽光操作,深化流程、產品、申貸、授信、利率、監督“六陽光”服務,打造規范高效、互惠互利的惠民綠色通道。推進陽光信貸升級,實現信貸流程電子化、審批移動化、檔案無紙化、管理智能化、風控數據化。提升陽光服務效能,健全客戶投訴處理和回訪機制,找準產品服務薄弱點,持續優化產品和服務。完善陽光監督機制,實行廉潔承諾和限時辦結制度,積極開展行風評議,吸收威望高、人品好、情況熟并在當地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群眾代表參與監督,提高普惠金融服務透明度。

  (八)持續推進宣傳教育。加強金融知識普及,依托普惠金融學校、微信公眾號等載體推進金融知識普及、參與專項教育活動、提供金融知識培訓,深入開展“3·15金融消費權益日”“金融知識普及月”“金融知識校園行”“金融知識進萬家”“普及金融知識萬里行”等活動,提升公眾運用金融服務創業致富的能力。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牢固樹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暢通金融消費爭議解決渠道,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提高公眾金融安全意識。加強普惠金融宣傳,建立普惠金融信息公開機制,充分運用主流媒體、新興媒介和各類平臺,開展普惠金融宣傳,定期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向社會公眾展示普惠金融行動和成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農信聯社要高度重視普惠金融工作,切實把推進普惠金融作為重中之重,增強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加強制度化建設,協力推進普惠金融發展。

  (二)強化部門聯動。縣農信聯社要加強與各鄉(鎮)及有關部門的交流合作,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政府組織引導、部門積極配合、社會廣泛參與、縣農信聯社主動作為的聯動局面,增強普惠金融工作合力。

  (三)加強考核督導。建立健全普惠金融統計分析和考核評價體系,把普惠金融工作納入績效考核體系,定期開展靠前指導、檢查督導、考核通報,將評價結果與績效薪酬、評先評優、職務晉升等掛鉤,調動發展普惠金融的積極性。

  (四)建立長效機制。堅持業務發展與風險防控并舉,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斷豐富產品體系、拓寬業務渠道、優化金融生態、拓展合作平臺、塑造服務品牌,將普惠金融工作科學化、制度化、常態化,實現普惠金融持續、健康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