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縣2019年縣本級財政決算公開
一、2019年財政收支決算
由于縣十七屆人大四次會議于2019年12月召開,因此,2019年財政收支完成情況采用預計數向縣人大會報告,與決算數存在差異:
1.地方公共財政收入比預計數減少994萬元,主要是非稅收入減少929萬元;
2.上級補助收入比預計數減少218萬元,主要是部門向上爭取專項資金減少;
3、地方政府債券轉貸收入比預計數增加1122萬元,主要是地方政府向國際組織借款轉貸收入(醫改促進項目世行貸款)增加1122萬元;
4.調入資金比預計數增加2291萬元,主要是收支缺口加大,從政府性基金調入資金用于平衡預算;
5.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比預計數減少517萬元,當年決算未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6.一般預算支出比預計數增加2474萬元,主要是上級專項支出增加;
7.上解支出比預計數增加807萬元,主要是新增稅務、環保、醫保部門經費上解基數;
8.調出資金比預計數增加628萬元;
9.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比預計數增加4289萬元,主要是增加調入政府性基金用于平衡預算,結余資金用于補充穩定調節基金;
10.年終結余比預計數減少6514萬元,主要是將擬結轉下年使用的上級專項資金加快支出進度;
11.政府性基金收入總計比預計數減少1849萬元,主要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減少1989萬元、污水處理費收入減少46萬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減少131萬元、彩票公益金收入減少8萬元、上級補助收入減少303萬元、調入資金增加628萬元;
12.政府性基金支出比預計數減少4606萬元,主要是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減少297萬元、城鄉社區事務支出減少4649萬元、其他支出增加344萬元。加上調出資金增加2158萬元,收支調整后年終滾存結余比預計數增加599萬元;
13.社保基金收入比預計數增加168萬元,主要是保險費收入增加268萬元、利息收入增加28萬元、委托投資收益增加51萬元、財政補貼收入減少153萬元、集體補助收入減少31萬元;
14.社保基金支出比預計數減少208萬元,主要是社會保險待遇支出增加297萬元,喪葬撫恤補助支出減少102萬元、個人賬戶養老金支出減少146萬元、轉移支出減少258萬元,收支調整后年終滾存結余比預計數增加376萬元。
其他收支情況與縣人大十七屆四次會議所作的報告相同。
(一)全縣地方公共財政收支情況
1.全縣地方公共財政收入決算
(1)2019年全縣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完成32774萬元,完成調整預算數33768萬元的97.06%,比上年增收612萬元, 增長1.90%。加上上劃中央收入19903萬元,全縣公共財政總收入52677萬元,同比增長7.68%;
(2)上級補助收入95888萬元。其中:財力性補助收入38741萬元,專項補助收入57147萬元(含專項轉移支付);
(3)地方政府一般債券轉貸收入30044萬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債券18292萬元,置換債券10630萬元,外債轉貸收入1122萬元;
(4)上年結余收入9423萬元;
(5)調入資金20809萬元;
全縣收入合計188938萬元。
2.全縣地方公共財政支出決算
(1)全縣地方公共財政支出161976萬元,比上年增支8257萬元,增長5.37%,主要是重點民生支出增加6970萬元,地方政府債券支出增加3061萬元。扣除上級專項支出63679萬元,全縣地方公共財政支出98297萬元(縣級支出80005萬元、地方政府債券支出18292萬元),完成調整預算數(不含上級補助)的95.74%,比上年增支5412萬元,增長5.83%;
(2)上解支出4007萬元。主要是原體制上解2829萬元,專項上解1178萬元(清算2019年省以下檢察院轉隸人員相關經費上解85萬元、政法經費保障體制改革專項上解218萬元、江河下游地區對上游地區森林生態效益補償上解51萬元、重點流域生態保護資金上解149萬元、農村信用社企業所得稅省級分成部分上解246萬元、上繳省級就業調劑金14萬元、稅務部門經費基數上解323萬元、精準扶貧上解64萬元、精準扶貧醫療疊加保險上解28萬元);
(3)調出資金628萬元;
(4)地方政府債券還本支出10630萬元;
(5)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8806萬元;
支出合計186047萬元。
3.全縣地方公共財政收支決算平衡情況
全縣收入合計188938萬元,支出合計186047萬元,收支相抵,結轉結余2891萬元,其中:專項結轉下年支出2891萬元。累計凈結余0萬元,當年實現收支平衡。
﹙二﹚基金預算收支情況
1. 全縣基金收入決算(均為縣本級)
(1)全縣納入預算管理基金收入26426萬元,完成預算調整數的92.40%,比上年減少1188萬元,下降4.30%,比向縣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報告的預計數減少2174萬元;
(2)上級補助收入2197萬元;
(3)調入資金628萬元;
(4)上年結余收入11691萬元;
(5)專項債務轉貸收入8500萬元;
基金收入合計49442萬元。
2.全縣基金支出決算
(1)全縣基金支出20984萬元,其中: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4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53萬元,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8851萬元,農林水事務支出473萬元,其他支出754萬元,債務付息支出320萬元,債務發行費用支出9萬元。完成調整預算數的82.00%,比上年減支9487萬元,下降31.13%,主要是城鄉社區事務支出減支9821萬元;
(2)調出資金20658萬元;
基金支出合計41642萬元。
3.全縣基金收支決算平衡情況
全縣納入預算管理基金收入合計49442萬元,支出合計41642萬元,收支相抵,結轉結余7800萬元。結余資金主要是:旅游發展基金9萬元,小型水庫移民扶助基金1萬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7662萬元,農業土地開發資金6萬元,污水處理費76萬元,彩票公益金46萬元。結余基金全部結轉下年使用。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情況
2019年納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企業有5家,分別是福建省宏源電業股份有限公司、明溪縣物資總公司(含所屬及控股企業)、明溪縣富源投資有限公司、明溪縣林業總公司、明溪縣商業總公司。2019年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完成93萬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比上年減少12萬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完成75萬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比上年增加35萬元;收支相抵,結余18萬元調入一般公共預算。
(四)社保基金預算收支情況
根據省上要求,2019年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納入社保基金預算編制范圍。2019年我縣社保基金收入完成15048萬元,占年初預算的108.68%,加上上年滾存結余資金8721萬元,收入總計23769萬元。2019年我縣社保基金支出完成13488萬元,占年初預算的104.03%。收支相抵,年末滾存結余10281萬元。
(五)縣本級地方公共財政收支決算
1.縣本級財政收入決算
(1)2019年縣本級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完成23223萬元,完成預算調整數的94.90%,比上年增收166萬元,增長0.72%,比向縣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報告的預計數減少1247萬元。加上上劃中央收入13081萬元,縣本級公共財政總收入完成36304萬元,同比增長7.77%;
(2)上級補助收入95888萬元。其中:財力性轉移支付補助收入38741萬元,專項補助收入57147萬元(含專項轉移支付補助);
(3)地方政府一般債券轉貸收入30044萬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債券18292萬元,置換債券10630萬元,外債轉貸收入1122萬元;
(4)鄉鎮上解收入3285萬元;
(5)調入資金20809萬元;
(6)上年結余收入9423萬元;
收入合計182672萬元。
2.縣本級財政支出決算
(1)2019年縣本級地方公共財政支出90177萬元(含地方政府債券18292萬元),完成預算調整數的96.31%,加上上級專項補助支出44733萬元,支出合計134910萬元,比上年增支5293萬元,增長4.08%;
(2)上解上級支出4007萬元;
(3)補助鄉鎮支出20800萬元,其中:財力補助下級支出1854萬元,專項補助下級支出18946萬元;
(4)債務還本支出10630萬元;
(5)調出資金628萬元;
(6)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8806萬元;
支出合計179781萬元。
3.縣本級財政收支決算平衡情況
縣本級財政收入合計182672萬元,支出合計179781萬元,收支相抵,結轉結余2891萬元,其中:專項結轉下年支出2891萬元。
當年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8806萬元,比上年增加2753萬元;結轉下年專項資金2891萬元,比上年減少6532萬元;累計凈結余0萬元,與上年持平,當年實現收支平衡。
(六)政府債務舉借規模、使用、償還情況
2019年經省上批準,核定我縣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97904萬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177183萬元、專項債務限額20721萬元;當年新增債券限額27659萬元。
2019年全縣新增債務38544萬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債券26792萬元(一般債券18292萬元、專項債券8500萬元)、置換債券10630萬元、外債轉貸1122萬元。以上所有債券資金已于當年撥付用款單位。新增地方政府債券26792萬元具體項目為:土地收儲中心南方制藥退城入園土地收儲2000萬元、藥谷小鎮南側開發及道路建設2500萬元、縣經濟開發區儲備地塊2000萬元、奮發山海協作產業園儲備地塊1000萬元,南山商住地塊開發項目1000萬元、縣實驗小學遷建項目1000萬元、縣實驗小學東部校園建設1000萬元、藥谷小鎮幼兒園建設1000萬元、藥谷小鎮主干道建設5000萬元、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建設2000萬元、莆炎高速公路連接線項目建設1600萬元、平安明溪500萬元、數字明溪1500萬元、扶貧項目500萬元、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及產業發展等項目1000萬元、公共事業服務大樓建設項目2000萬元、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紫嶺路改造及過境路口提升改造等)1132萬元。置換債券10630萬元具體項目為:到期2014年發行5年期地方政府債券6880萬元、到期2016年發行3年期地方政府債券3750萬元。外債轉貸1122萬元具體項目為:中國醫療衛生改革促進結果導向型項目1122萬元。
2019年全縣償還債務12206萬元,其中:置換債券置換債務10630萬元、其他方式化解債務843萬元、國債轉貸生活垃圾處理場45萬元、核銷存量債務688萬元(轉入隱性債務系統,其中:文明辦影劇院裝修工程款15萬元、住建局河濱公園提升改造建設項目673萬元)。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縣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共計163507萬元,占我縣債務限額197904萬元的82.62%,未超過省上核定數。其中:一般債務146595萬元、專項債務16912萬元。債務余額中地方政府債券163163萬元,占全縣債務總額的99.79%,其中:置換債券49360萬元,新增債券113803萬元。2019年我縣一般債務率為52.2%,專項債務率為17.7%,綜合債務率為24.73%,所有債務率未達到警戒線。
(七)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收支使用情況
2019年共收回財政存量資金4292萬元,其中:財政專戶存量1111萬元、部門存量2302萬元、省市專項460萬元、流域專項存量150萬元、債券項目存量269萬元;2019年累計使用3568萬元,其中:補充穩定調節基金517萬元,統籌使用3051萬元,結余資金724萬元。目前結余資金已全部使用完畢。
二、2019年財政工作情況
2019年,財政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緊緊圍繞“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這一主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工作,完成全年主要目標任務,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建成小康社會打下良好基礎,有力地推動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強化收入組織,增強政財綜合實力。
在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下,財政部門始終把組織收入作為第一要務。面對經濟增速放緩、中央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等增收難題,積極做好財稅體制改革等政策研究,加大與稅務部門的協調配合力度,及時掌握稅源、稅收、稅負動態變化情況,確保收入任務完成。2019年全縣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9%,全市排名第3位、組內排名第2位;稅性比重71.35%,全市排名第5位、組內排名第2位;“五比五曬”地方財政綜合指標組內排名第2位。
2、積極爭取資金,推動民生基礎設施建設
2019年以來,縣財政部門加大同上級財政部門的溝通協調工作,及時掌握政策、資金分配信息,做好向上爭取資金工作;同時主動聯合縣直部門和鄉鎮謀劃項目,加強政策研究,積極爭取上級支持。2019年共爭取上級財政口(不含債券及耕地指標資金)補助資金95888萬元,比上年增加182萬元,增長0.2%,其中:爭取財力補助資金38741萬元,比上年增加2130萬元,增長5.82%;爭取到位新增地方政府債券資金26792萬元,比2018年增加4661萬元,增長21.06%。向上爭取的資金主要用于“三保”支出以及教育、醫療、衛生、園區基礎設施、高速公路及鐵路建設等方面,緩解了縣級財政支出壓力,為推動我縣民生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創新工作機制,扎實開展財政投資評審。
開展財政投資項目評審工作以來,財政部門主動壓縮評審時限,對所有送審項目的初步審查即送即審,符合報審規定的項目當天即安排評審;對縣重點項目的評審還可預約送審時間,不分休息日,評審階段時時介入跟進,在確保評審質量的同時,大力縮短評審時間。2019年共完成財政投資項目預算評審項目75個,評審項目資金34217.19萬元,審定工程造價總額為31847.67萬元,審減工程預算資金2369.52萬元,平均審減率為6.92%,有效節約財政資金。
4.優化支出結構,保障民生重點支出。
2019年以來,縣財政堅決貫徹過“緊日子”思想,新增財力和節約資金持續向民生重點支出及脫貧攻堅領域傾斜。2019年民生重點支出合計12.87億元,占全縣地方公共財政支出79.46%,比上年12.17億元增加0.7億元,增長5.75%,投入的資金主要用于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等領域,進一步完善了我縣各項民生基礎設施。2019年財政扶貧資金投入7058.25萬元,比上年3160.39萬元增加3897.86萬元,增長123.33%,扶貧資金主要用于重點貧困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方面,為2020年的脫貧摘帽奠定堅實基礎。
5、轉變管理方式,提升財政治理能力。
一是做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堅持“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取消或消減低效無效的財政支出,逐步加大績效管理覆蓋率,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2019年度我局獲得三明市財政局2019年度預算績效管理“進步單位”獎。二是加大財政結余結轉資金清理收回力度,并形成長效工作機制,2019年共清理收回財政存量資金4292萬元,統籌用于補齊民生短板及縣委、縣政府重大發展戰略和重點領域改革等方面支出。三是推進預決算公開,加大預決算公開力度,除涉密部門外,全縣所有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決算實行網上公開,公開率達100%。四是深入開展各項集中學習教育活動,提高干部隊伍素質及拒腐防變的能力,樹立良好的財政隊伍形象。
從決算情況看,2019年全縣財政及縣本級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為我縣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也加大了我縣財政運行中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因疫情導致停工停產、產業鏈不暢、新出臺稅收優惠政策等因素加大財政增收難度;二是防疫支出、“六穩”“六保”支出等剛性支出不斷出臺,財政收支矛盾加大;三是部分資金績效仍需進一步提升;四是對部門預算執行的監管有待加強。這些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三、下階段財政工作重點
1、加強財源建設。一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財源培植增加財政收入的若干措施》,加大總部經濟引進和建設力度,做大做實總部經濟,增加稅收收入;二是及時兌現相關財政扶持優惠政策,促進我縣總部經濟、建筑業、服務業加快發展;三是加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平臺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入駐。
2、強化收入組織。一是加強與稅務部門密切配合,做好房地產業稅收征管,密切跟蹤城區現有房地產項目建設和銷售,確保相關稅收及時足額入庫。二是加強綜合治稅協稅工作,加強各部門之間溝通聯系,加快信息傳遞,加強對重點行業、企業和項目的稅源監控,完善征管手段,堵塞征管漏洞,千方百計增加稅收收入。三是加強非稅收入征繳工作,確保全縣非稅收入及時足額入庫。
3、積極向上爭取支持。加強政策研究,用好蘇區老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縣級基本財力保障縣等牌子,積極與省財政廳等部門溝通聯系,多跑、勤跑,爭取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緩解收支矛盾。
4、強化預算執行約束,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要落實好“六穩”、“六保”要求,嚴把關口過緊日子,有保有壓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開源節流確保收支平衡,在資金使用上講求績效,集中有限財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