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落——雷西村

日期:2019-11-20 11:01 來源:湯勝文
| | | |

千年羅漢松 (圖/肖書平)

  雷西村,位于明溪縣蓋洋鎮。據老輩人說,早在唐朝時就有吳、黃、李姓村民在此定居,因而有了吳家弄、黃厝坑、李家圍等自然村。后來,雷姓人家遷居至此,繁衍生息,至今約二百年之久。因為這里四面環山,中間有一條溪澗緩緩流過,于是人們把這個村落命名為“雷澗”。

  民國時期實行保甲制,雷澗與隔壁的小村莊西瓜墩合為一保,稱雷西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稱雷西村,但雷西村本點在當地方言中至今仍叫“雷澗”。

  南宋末年,將樂南口溫坊的湯姓人氏湯萬寶遷來雷澗居住,湯萬寶成為雷西村湯姓始祖。其長子湯進益在雷西村買田置地,于是湯姓在雷西村世代繁衍,后來成為雷西村最大姓,而且出了不少人才。

  雷西村至今還流傳著湯姓第四代孫湯七四的一段佳話。湯七四從小才思敏捷,一次,他爺爺湯進益宴請行將掛帥出征的李將軍,席間讓小七四替將軍斟酒。李將軍想驗證一下這小孩是否真的聰明伶俐,故意不飲,說:“此非教大臣之禮也?!睜敔斒疽庑O兒說:“你能讓李將軍強飲嗎?”小孫兒即向前作揖,說:“從前孫權設宴款待文武大臣,諸葛恪勸酒,張昭不飲。諸葛恪把他與古時姜尚對比激他,張昭于是飲酒。如今將軍能指揮千軍萬馬,為何容不下一個小孩子呢?”李將軍聽了這話,當即把酒喝了,還笑著對湯進益說:“令孫有才,將來一定會超過您!”

  幾百年間,湯姓人在雷西村建造了大量房屋。僅祠堂就建有玉牗公祠、七四公祠、七五公祠、貴顯公祠、時化公祠、繼生公祠、嶐生公祠(即天如公祠)等七座,其中天如公祠至今保存完好。

  村尾保存有一座石拱橋,橋雖小,但挺精致,橋邊有石凳、小屋,可供村民休閑。原來村中還有一座頗為壯觀的廊橋,名下沙新橋,為雷西村一大景觀。據族譜記載,下沙新橋當年懸掛著鈴鐺,微風吹來,鈴鐺聲聲,悅耳動聽??上律承聵蚝髞肀缓樗疀_毀。但雷西村人百折不撓,在湯時輔的帶領下,筑起了更加宏偉壯觀的和樂崗,又在顯貴公祠后筑起墻厚一丈的堅固土堡,內建華屋,既可抵御賊寇,又可休閑娛樂。斗轉星移,歲月滄桑,許多建筑今天已不復存在或只剩遺址。在村中一個名喚“中南洞”的地方,至今仍矗立著貢生湯廷瑛于清嘉慶三年樹立的石旗桿,依稀可見昔日的繁華。還有溪邊那株近千年樹齡的羅漢松古樹,依然巍峨聳立,枝葉青青。

  雷西是個文化底蘊深厚、故事眾多的村莊。村中有個地名叫“楊家”,至今仍有楊姓人家居住?!睹駠じ=ㄍㄖ尽酚涊d:南宋景炎元年(1276),右丞相文天祥護送幼帝趙昰及其母楊淑妃西行,途經今明溪縣紫云、御簾、旦上、國母漈、坪埠后,來到雷澗,楊淑妃就在楊家與楊姓人“認親”,潛伏下來。宋室覆亡后,楊淑妃于元朝初年在雷澗一帶聚眾反元,終因寡不敵眾被捕,解押到福州被害。

  西瓜墩有一座古廊橋,原名“交際橋”,又叫“紅軍橋”。1930年1月,毛澤東率領紅軍途經雷西,在這里造飯,留下銀元付給村民,紅軍還在古廊橋上寫下“打倒土豪劣紳”“紅軍萬歲”“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等標語,因此人們把這座橋叫“紅軍橋”。這座木廊橋由于年久失修倒塌后,村民又在那里集資修建起鋼筋水泥廊橋。

  近年,雷西村完成了“美麗鄉村”建設,面貌煥然一新,勤勞、智慧的雷西人都過上了小康生活,正在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