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建德:讓青山披綠 助林農掘“金”

日期:2019-04-16 11:37 來源:三明日報 江月蘭
| | | |

  一年之計在于春,這幾天,明溪縣林業科技推廣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歐建德忙著指導農戶在林下種植華重樓、多花黃精等中藥材。

  從事林業工作20多年,歐建德長期堅持在一線從事林業科研、標準化與科技推廣工作,先后承擔20余項國家、省市級重大科技項目,完成15項重大科技成果,獲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5項(其中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市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制訂省級地方標準6項,在核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66篇,獲評第九屆三明市青年科技獎和第六屆福建省優秀科技工作者。他的《南方紅豆杉繁育及栽培配套技術研究》等系列成果,在省內外轉化推廣應用,產值逾7億元。2018年,歐建德喜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執著探索 成功培育南方紅豆杉種苗

  1992年,歐建德畢業于福建林學院。1999年進入明溪縣夏坊林業站工作。

  “夏坊鄉森林覆蓋率高達90%。每年秋天,山上不少天然紅豆杉樹結出紅通通的果子。南方紅豆杉是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看到滿樹的果子,我就萌發了嘗試人工培育南方紅豆杉種苗的念頭。”歐建德說。

  心動決定行動。他帶著同事上山摘來紅豆杉果子,放進大木盆,腳踩,洗凈,再把種子放在冰柜冷藏,并從村民手里流轉了1畝土地,次年3月播種,可是幾個月后,紅豆杉的出芽率1畝只有3000多株。

  是不是種子皮太厚了影響出芽率?如何提高出芽率?歐建德苦思冥想。

  第二年秋天,歐建德將采摘來的果子洗凈,找來幾桶沙子,使勁地將種子皮磨薄后,再放入冰柜冷藏。次年,為了對比出芽率,他買來尖嘴鉗,將部分種子剪開口子,信心十足地播下種子。

  結果出芽率還是一樣!歐建德百思不得其解。

  “原來,種子需要一個后熟過程。當年采摘的紅豆杉種子,次年不宜播種,應放置至第三年播種,這樣才能提高發芽率。”專家的點撥使歐建德茅塞頓開。

  翌年春天,歐建德將儲存了2年的種子播撒進地里,幾個月后,地里密密匝匝地長滿了芽兒,出芽率居然達到90%以上!紅豆杉喜陰,他給樹苗搭遮陽網,拔草管護,望著日益粗壯的紅豆杉苗,歐建德喜上眉梢。

  那幾年,紅豆杉苗木行情極好。

  “鄉村閑置土地多,應鼓勵村民一同種植紅豆杉,共同致富。”歐建德進村入戶宣傳,可是只有10多戶村民接受了這樁新生意。

  2001年,南方生物制藥有限公司落戶明溪,公司以每公斤8元的價格大量收購紅豆杉枝葉用于提煉紫杉醇,明溪村民們個個鼓起了錢袋子。

  可是好景不長。2006年,南方制藥公司經過對比發現,人工種植的南方紅豆杉品種紫杉醇含量僅為南方紅豆杉1號的十分之一,公司決定自己打造南方紅豆杉1號種植基地。為節省生產成本,公司選用進口原材料。一時間,明溪紅豆杉的銷售陷入了困境,種植戶個個愁眉不展,歐建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大膽創新 引領走轉型種植路

  “只有走綠化苗木和珍貴用材林轉型之路,才能重振種植戶的信心。”歐建德想。

  歐建德先后提出了《觀賞盆栽定向培育》《盆栽造型技法》《觀賞價值評價法》,通過整形、改型來提高紅豆杉樹型的觀賞美感。為解決盆栽紅豆杉樹葉稀疏、葉色偏黃等科技難題,他提出了“二段式培育法”和截干重剪、作彎變型等系列造型技術,進一步提高紅豆杉的整體造型與美感。

  為了讓這一技術得到廣泛推廣,他手把手地教種植戶操作。

  經過優選與人工重塑造型,紅豆杉苗木的“身價”再次提升,作為苗木盆景走俏市場,村民們再次享受到種植紅豆杉帶來的紅利,夏坊鄉不少種植戶有了百萬元收入,其中有個別種植大戶收入突破千萬元。

  紅豆杉造林成效差,樹形多杈,樹干節多,尖削度大,影響木材經濟價值,亟待解決用材林培育科技難題。

  歐建德提出紅豆杉“架構用材林評價體系”,開展優樹選擇、家系選擇、優良基因保存等探索。在營林方面,注重種植地塊的選擇,提出“微生境評價選擇”。經過試驗種植,他發現采用林下套種紅豆杉模式最佳,既能降低杈干率,保證干材通直圓滿,又能促進速生,提高干材品質。

  悉心指導 促進多種種植增收

  明溪縣蓋洋鎮大坑康之源專業合作社種植油茶面積600多畝。2017年,因氮肥施放過多,樹枝瘋長,油茶不開花,加上藍翅天牛防控不到位,導致不少油茶樹枯死。歐建德得知消息后,趕到基地指導農戶施肥,防治病蟲害。

  “原先我準備把油茶樹砍了,幸虧得到歐教授的指導,2018年,合作社油茶種植增收近200萬元。”合作社理事長曾欽書告訴記者。

  2017年,蓋洋鎮回鄉創業青年謝建軍在湖上村建立800畝油茶種植基地,歐建德參與了地塊選擇、整地、種植等全程指導。

  歐建德還引領胡坊、瀚仙、蓋洋等鄉鎮的農戶林下種植箬竹、金花茶、多花黃精、華重樓,發展林下經濟。

  過去,多花黃精等林下種植多采用滿山挖洞,因種植不得法,采收時費時費力,還對山林造成破壞。

  如何讓農戶易鋤草、好施肥又保護山林?歐建德提倡“小壟、扒帶”種植,促使土層變厚,提升地力,減少局部干擾,避免對其他生物造成影響和水土流失,既可保護青山,又可實現增效。至2018年,全縣多花黃精種植面積達2000多畝。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相關鏈接: